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>>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
文章摘自于新浪江蘇——南京晨報
一個和善園包子店一天做到萬元營業額,南京的大街小巷哪兒沒包子賣,為什么這家店的生意偏偏這么紅火呢?記者發現,不到三年的時間里,南京遍布160多家和善園包子店,每家店前客人絡繹不絕,那么和善園包子是怎么在市民中火起來的呢?
[大市場]
小包子做成上億的買賣
昨天上午,記者在和善園一門店看到,鮮肉大包、三鮮菜包、玫瑰豆沙包等8種口味的包子熱騰騰的等待銷售。一位排隊購買的老人告訴記者,“肉包子1.8元一個,雖然比其他店貴了2毛錢,但是個頭大,皮薄餡多非常實在。”記者聯系到和善園的總經理劉伯敏先生,而他正忙著籌備明年的工作會議,“明年包子店會開到蘇錫常滬。”那么今年的情況如何呢?今年和善園已經賣出包子等系列產品共計1.2億元,按照包子行業至少10%的利潤率來算,今年劉先生和他的團隊凈賺千萬。
令記者意外的是,這位總經理才26歲,賣包子前他并非餐飲業人士,可以說是不懂餐飲。劉先生說,“我是南京工程學院畢業,上大一的時候開了一家互聯網行業公司,大三的時候又成立了一家新媒體營銷公司,后來被收購。我三年前接觸到包子行業,覺得早餐市場不錯,便開始著手對包子的營銷。”也是2010年底,和善園注冊成為公司,開始了發展之路。
[生意經]
加強互動 精準定位服務人群
“好東西不會推廣,無法讓市民享受到實惠方便,也是企業面臨的挑戰”,劉先生表示,做好網絡營銷的前提是東西要好,所以公司建設中央廚房、成立蔬菜基地,加強對食材的控制,保證了對各個銷售網點的供應鏈控制,從而實現成本控制與品質控制。而在網絡營銷方面,三年前公司就已經做了微博、網站的推廣,而現在正在打造手機APP與微信營銷。“年輕人喜歡用手機,我們便開發手機終端,在網絡上選擇訂購自己喜歡的包子,進行支付,我們會通過附近的門店送貨上門。比如社區居民在家吃早飯,前一天晚上或是起床后預訂,年輕白領來不及吃早飯也可以預訂到單位,我們都會送達。”另外,也可以通過網絡支付,在附近一家門店自取。為什么想到推出APP呢?這種新的經營模式可以很好地貼合白領就餐習慣及作息特點的同時,還為產品做到了定位。
另外,針對老年人重要的是做口碑,老年人不懂網絡但也有自己的小圈子,做得好口口相傳大家自然會來買。除此之外,加強網絡互動也很重要,人民互動起來,你的營銷也就成功了。比如,市民覺得這里人流大需求多,鋪位好很適合賣包子,你可以通過微信互動,將地址提供給他們,至于還有哪些“高招”,劉先生不愿透露,“互聯網營銷是最容易被超越的,萬一有人剽竊我的手法賣包子呢?等生意做成熟了再說。那時候會證明我賣包子不是玩玩而已。”
[創業難]
執著不怕苦 如今回報社會
“我常常說自己是拿生命來創業,剛開始是5個合伙人,困難的時候3個月發不出工資,在學校打兩個菜,5份米飯大家省著吃”,劉先生感慨。創業的艱辛一般人無法體會,劉先生又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呢?“我是從甘肅大山里走出來的,家里非常困難,高三畢業沒考好便去工地做了兩年焊工,后來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,又重回校園參加高考。”然而,考上了卻沒有錢交學費,全是鄉親們10元、20元湊給我的。“爸媽也不懂用銀行卡,4000多元的學費是用塑料袋包好放在鞋底,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來南京。”在校園里報到交學費時,塑料袋已被磨破,鄉親們捐的錢全被汗濕。“我心里有一種執著和倔強,再累再苦,不堅持到成功不罷休。”
家鄉的恩惠,劉先生一直記在心里,每年他都會抽時間回山里支教,并聯合愛心企業家對山里的孩子進行捐款。他說,“我是山里出來的孩子,我對那片土地愛得深沉,現在要用行動回饋社會對我的愛。”包子行業說簡單也簡單,就是要新鮮、安全,但難在堅持。劉先生覺得做包子要對得起良心,對得起顧客。
對此,旭眾包子機有話說:包子機每小時產量0-3600可調,制品大小,重量,內餡多少皆可隨意調整變更,生產制品多樣化,如肉包,菜包,小籠包,豆沙包,奶黃包等各種包餡類產品。購買包子機提供免費上門培訓指導,安裝,調試,面點工藝傳授。
評論(0)